2019-06-19
鼎晖百孚西征:2亿美金播种印度
来源:投中网
2018年末,吴尚志专程奔赴印度,拜访他早年在世界银行的同事,以及与印度当地主要投资机构沟通交流。
吴尚志上次去印度还是27年前,当时还在世界银行工作。而这次来到印度,吴尚志带着截然不同的使命:为鼎晖投资的一只2亿美元规模的新兴市场基金做准备。
据投中网了解,这只新基金正由鼎晖百孚进行募集,鼎晖百孚是鼎晖投资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该只基金将专注于投资印度
作为管理资产规模早已超过千亿人民币的老牌PE,鼎晖投资对这只2亿美元新基金给予了厚望。这被视为鼎晖投资将多年的丰富投资经验对国情最为相似的印度市场进行输出的一次探索,希望复制在中国的成功。
押注印度市场
实际上,鼎晖投资看上印度已久,早在2015年就将投资印度提上了日程。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LP让鼎晖投资去看看印度市场,当时印度的GDP增速已超过了中国。”鼎晖百孚管理合伙人应伟介绍。
彼时,孙正义的“时光机理论”正在盛行,即利用不同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非平衡性。换句话说,就是发达国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展中国家在一个时间差之后,也一定会发生。
为此,鼎晖投资成立了一支专门的印度团队,研究了两年的时间。那时没人料到,2019年,出海成为了投资的新风口,而印度是VC、PE们出海最主要的目的地。
“现在开始投资印度正当其时,但如果现在开始研究印度,就有些晚了。”应伟在接受投中网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鼎晖百孚一共投了6家印度公司,涉及金额达5000万美元。
之所以开拓印度市场,鼎晖投资有自己的判断。
应伟表示,其一,印度经济体量虽落后中国,但具有人口红利。2017年印度GDP总额是2.6万亿美元,经济体量相当于中国的2005-2006年时期,人均GDP也是相当于中国那个阶段。那时,中国的淘宝商城才刚刚开始。
“所以,现在中国人去投资印度,可以用时光机理论去看他们。同时,印度还有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平均年龄是38岁,印度是27岁,非洲是19岁。印度的人口更年轻,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潜力更大。”应伟介绍,“印度的高端人才的国际化程度比我们想像得要高出得多。我们在印度见到了很多金融机构的管理团队,也都是海外的背景,从国外学成、工作过再回到印度,现在印度很多的创业者都是之前在海外拿着高薪的人。”
其二,印度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2016年,印度的4G流量还比较贵,网速比较慢,但这几年可以看到移动数据流量价格明显下降,同时带动了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在印度由于中国的华为、小米和OPPO进入这个市场,现在的印度手机的价格大概是100-150美金,手机的价格比较低,从而成为了大众消费品。因此,鼎晖百孚投资了Cashify。”应伟表示。
Cashify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用于销售旧设备的在线平台。印度85%的农村市场用的是二手手机,Cashify 每年售出的手机高达 100 万部。
“二手机是新机价格的一半,在印度新德里市中心,可以看到一个人买20部手机,是给他们村里人带的。当时Cashify创始人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未来三年,公司会有10倍的增长。”应伟说。
其三,印度互联网时代到来。“2018年,印度出现了很多独角兽,对标中国的行业龙头也是在2005-2006年的时候起来的。”应伟表示,这说明现在可以开始投资了,“所以在印度,鼎晖百孚不能够错过这个互联网的变化的机会。”
应伟也强调,鼎晖PE主基金、创新与成长基金的团队,基于他们对LP的承诺,一定是更专注中国相关的投资。但鼎晖百孚主要服务中国财富人群,他们有全球配置的需求,我们又共同看好印度的机会。因此,由鼎晖百孚主导组建印度基金的专业团队,也是鼎晖整体发展布局的理性选择。
投中网获悉,鼎晖新兴市场基金新一期募集目标为2亿美元,投资人将以个人LP为主,基金期限为6+2年。
2亿美元新基金的印度战略
鼎晖投资大象转身式的慢动作现在显现出了效果,用两三年的时间理解印度市场的特殊性,并且建立在当地的人脉关系网络。
“三年前在印度没人认识鼎晖,但现在一提到鼎晖,大家都知道。”应伟表示:“从我们的理解看,印度的FDI指标全球前十,各种增长率指标超过中国,GDP增速更是几年前就开始超过中国。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去印度做投资一点都不晚,但仍然需要一个认识过程”。
目前鼎晖已经在着手打造一支鼎晖老兵+印度本土化的团队。专注于投资印度的鼎晖百孚合伙人张乐是鼎晖的老兵,曾参与主导过鼎晖多个消费和互联网项目,中间出去创业,2019年被鼎晖招回来专门负责印度基金;团队核心成员张耿华也是国内最早关注印度市场的年轻一代,过去三年做了很多积累。同时,鼎晖在印度招募本土人才亦走在了中资机构的前列。鼎晖对本土化的问题非常看重,视为在印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应伟甚至要求,团队去印度出差不能住五星级酒店,吃住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我们在当地招人会从最底层开始,而不是先招合伙人。我们已经招了印度实习生,来自清华的苏世民学院。我们也在Flipkart招人,让他们先来香港工作,与团队融合,学习国内的先进投资理念。我们的新一期基金一定会有印度人,同时也会考虑在印度设办公室。Nexus很希望我们到印度去,他们的办公室都空的,很欢迎我们用他们的办公室。”应伟认为,“当年外资进中国来投资的企业大部分都失败,都没搞成,只有采取本土化策略的企业才成功。因此我们也要充分的本土化,要找到印度的投资特色。”
在重重准备背后,是鼎晖对印度市场寄予的厚望。应伟用南非报业集团投资腾讯、软银投资阿里巴巴举例,他们利用发达国家的认知时间差,在中国这个高速成长的市场获取了数百倍的高额回报,如今中国的投资机构在印度市场也有类似的机会。相比于欧美,印度未来的发展轨迹会更像中国,中国创新的互联网模式也会在印度陆续出现,这让中国的投资机构与欧美同行相比更容易理解印度市场。
在应伟看来,印度和中国除了人口以外,互联网的模式非常的相似。例如,Flipkart类似于中国的京东、Zomato类似于中国的美团点评、Dailyhunt相当于中国的今日头条、Ola相当于中国的滴滴出行、Cashify相当于中国的爱回收。
“从这些公司的估值差,可以看出印度的企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印度的行业龙头也需要5年的时间去发展。”应伟表示。
同时,中国投资者对移动互联网理解更为深刻。中国只要有一个新的模式出现,过了2-3年,印度就会出现这样的模式,模仿的非常快。
目前,鼎晖百孚的团队,从商流、品牌、信息流、内容和产业服务都分解了,从而对标印度的标的。
能否复制17年前的成功?
现在,印度项目的投资阶段以中早期项目为主。
“首先要明确一点,印度是基本没有中晚期阶段的,当然印度这几年发生了一些很大的并购案子,但绝大多数的投资机会都是中早期机会,即使有些项目的估值已经很高了,但从企业的增长速度和盈利情况来看,实际还是一个中早期项目。”在应伟看来,印度就像十多年前的中国,“鼎晖当年投资蒙牛,那时候的蒙牛其实也是中早期项目。”
与鼎晖投资在发展时期最先关注消费一样,在印度,鼎晖首先看了很多的消费品牌。
鼎晖2002年成立,今天印度无论是年轻人口还是经济水平恰与鼎晖投资成立时的中国相似。经过17年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消费的崛起和新经济的崛起,鼎晖资产管理规模从1亿美金发展到今天的200亿美金,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互相成就了数百家中国企业和品牌。带着积淀了近20年的经验和教训进入印度市场,鼎晖作为一个老牌中国基金,意图在印度复制17年前的成功。
“如果拿看百丽、蒙牛的经验眼光看印度项目是看不明白的,我们的投资要有印度特色。”应伟团队发现,印度是跨阶段发展的,印度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也在快速发展,因此印度是一个线上线下同时发展的市场。“那么我们认为,抓线上就是抓线下。当然,印度消费品肯定是必要的,我们也在同步看相关的品牌,但我们希望他们的线上能力也很强。”
对于印度,鼎晖也发现一些新模式开始出现,比如类似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印度的就业率很低,闲职在家的宝妈们是最喜欢买东西的。这样的新模式非常适合投A轮。
相比于三年前,现在,印度项目的估值已大幅下调。印度三大电商之一Snapdeal就是个特例,其估值从60亿美元下降到了10多亿美元。
“印度的项目在3年前特别贵。当时我们比较了中印的估值,在相同的市场空间下,我们发现印度项目的估值太高了。这也是为什么那时我们没有出手的原因。”应伟表示,印度项目的估值水平从2017-2018年开始理性回归。与中国类同,互联网项目大都是烧钱模式,不重视现金流。一旦行业没钱可烧,大家开始重视现金流,估值便出现相应调整。
印度项目退出一直是一个困扰投资人的问题,“为什么印度不缺A轮,但B, C轮之后,钱就少了呢?主要是退出之路没有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谈到,“鼎晖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经验就是帮助中国企业搭建了“红筹”架构,解决了和美国、香港等资本市场的接轨,也就为B,C轮投资保障了退出的可靠性。”鼎晖作为红筹架构的先行者,早在15年前就成功帮助蒙牛、百丽、李宁等知名中国企业搭建红筹登陆资本市场,为股权投资打通了退出通道,开启了中国股权投资的黄金时代。应伟进一步谈到:“我们发现,印度还不知道怎么搭建红筹架构,我们一定要把红筹架构教给印度人,让他们把公司设在新加坡。我们投的企业都要求搭红筹架构,这样公司就是一家新加坡公司,退出就相对灵活的多。印度也有一些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我们的退出经验更丰富,可以帮助被投企业通过类似红筹的架构更好的同资本市场对接,以此来创造退出渠道,给予投资人回报。”
其次,印度公司也可以考虑本土上市。“印度的二级市场估值很高,虽然流动性不如中国。在印度,55%的项目是靠卖老股的,当然这是主渠道。我们投的项目在未来1年内都会融资,估值涨1-2倍,我们也会在下下轮考虑退出。”应伟表示。
事实上,出海正成为投资人新的发掘地,2019年初,中国投资人组团去印度考察。应伟认为,从认识印度的角度看,有点晚,去做投资仍然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但从投资的角度看,肯定不算晚,印度现在是投资的好时候。“对于印度来说,中国有很大的优势,印度到了这个阶段,需要大基金把整个生态建立起来。我们可以依托中国的被投资源进行能力输出,与在印度当地的互联网投资相配合,来共同构建印度的产业生态。我们在当地也有很紧密的合作伙伴,比如印度红杉。这种事情一定是大基金来做,因为只有大基金才有国内资源,有整合能力。”
相关资讯
22/03/2022
22/03/2022
29/07/2021
04/12/2013
02/09/2013